第1200期:《河南大学报》
河南大学:第1200期:《河南大学报》
  • 我校组织收听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摘要:我校组织收听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本报讯 记者 赵雪 杨建涛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今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12月18日上午,举世瞩目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校党委中心组以集体学习的方式,在金明校区行政楼152会议室收看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校校领导、校两委委员参加了学习。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校党委书记卢克平在收看了大会直播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目标要求。就我校学习贯彻改革开放精神,卢克平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为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时代特征;二是加大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学校舆论宣传阵地,开设专栏,设置专题,积极宣传学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热烈反响和实际行动,反映河南大学40年的发展变化;三是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奋斗目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宗旨,自觉担当“双一流”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高质量完成学校“双一流”建设及“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建设任务,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学校广大干部师生纷纷通过电视、手机、互联网、广播等各种媒介积极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并通过集体学习、座谈讨论、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党委宣传部的同志们看完直播后,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艰苦奋斗,不忘初心;40年筚路蓝缕,硕果累累。作为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新时代新起点,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继续乘着改革的东风,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团委师生在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后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还在继续,未来已然可期,前途一片光明。青春的我们更应奋力向前,早日承继先辈的旗帜,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向前!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田丰韶老师认为,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系统回顾40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历程、特点与基本经验,更是对新时代做出了准确界定,并发出了向未来前进的时代号召。我们必须继承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始终不断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从严治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理论创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扩大开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创造更大奇迹!  我校“思政达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嘉尧老师动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来总结过去的四十年,同时,站在特别的历史纵深里带领我们思考今天和未来。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未来四十年,我们再出发!  习总书记的讲话令商学院齐冰老师非常振奋: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也当身负重任,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进步,为祖国教育出有思想、有实力的青年人才。  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认真收看,细心记录要点。直播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郑重宣誓了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信心和决心。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为健康中原、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数学与统计学院60余名师生集体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结束后,师生们畅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学校和本人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丰硕成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生活在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感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投身于改革开放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中,为改革开放和学校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音乐学院2015级表演专业岳继鹏深情地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幸运的,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更是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今后,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和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宝贵人生!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于1989年,是我校成立最早的学生理论社团之一。9年前,这个社团曾与习近平总书记有过“亲密接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一届会长魏永康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做记录,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他感触颇深。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据悉,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学校陆续开展了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示范宣讲、学术研讨、宣传海报、音乐会、主题演讲、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集中展现国家、我省、我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得到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近期,学校将继续开展多场改革开放40周年特色庆祝活动,呈现学校40年间与祖国同发展共繁荣的光辉历程,以及学校40年来的改革探索与传承创新。

  • 我校获批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我校获批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本报讯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教技厅函〔2018〕126号)。按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各地培育推荐的基础之上,经过专家评审及统筹考虑,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认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59个,依托我校建设的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  自2012年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以来,全国各地、各高校积极开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分层培育实施的格局,构建了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2018年,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规定,为持续推动高校协同创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教育部决定启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作。  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以“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基础,依托河南大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优势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联合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核心协同单位共同组建的协同创新体。历经五年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初步形成以早期中国、帝制中国、转型中国为轴线的黄河文明史研究新框架;创建了“黄河云”服务平台,为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国家战略提供数据服务;以“黄河学”高层论坛和“黄河文明大讲堂”为载体,搭建了世界文明交流对话平台;以“两院”深度合作为基础,形成了协同育人新模式。2016年,中心与希腊爱琴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聘请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的国际知名学者加盟,努力推动国际化研究与构建文明交流网络。  中心将以协同研究黄河文明的发祥、发展、传承与转型,在全球化时代回答好“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事关民族认同和国家发展道路的重大命题为己任,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文明传承和机制创新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思路,围绕着“夏商周三代文明集成研究”“旧大陆青铜文明比较研究”“国家起源与治理研究”“古汉字考释与数据库研发”“黄河精神文明与价值构建”“黄河文明与现代转型研究”“黄河生态文化经济带构建”“黄河文明大数据云平台构建”等重要研究任务,以项目为牵引,以团队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黄河文明学术话语体系,力争建设成为早期中国探源展示、帝制中国传承发展、转型中国永续发展的学术中心和新型智库,文明交流对话互鉴的国际化平台。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启动建设,将大幅提升我校协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科研平台与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加速原创性精品科研成果产出,服务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河南省构筑国家重要文化高地建设,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我校一流学科大学建设。 (人文社科研究院)

  • 我校赴陕西宝鸡、汉中举办抗战办学系列纪念活动

    摘要:我校赴陕西宝鸡、汉中举办抗战办学系列纪念活动   本报讯 记者 王宏宇 12月9日至11日,校党委书记卢克平,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绍康,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杨朝阳,原党委书记孙培新,原党委副书记王凌及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先后赴陕西宝鸡、汉中等地,重走抗战办学之路,凭吊抗战办学旧址,举办抗战办学系列纪念活动。  办学精神穿时空 立碑作见证10日上午九时,宝鸡河南大学抗战办学纪念碑揭碑仪式在宝鸡市西城高中举行。宝鸡市政府副市长李瑛,宝鸡市高新区管委会、民政局、教育局、档案局负责人及西城高中部分师生,河南大学抗战办学见证人,办学旧址李家堡村、底店村、姬家殿村相关人员,我校领导干部代表出席了仪式。仪式由宝鸡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炳绪主持。  卢克平、孙培新、王凌、李瑛共同为纪念碑揭碑。  汉中的纪念碑揭碑仪式同样隆重热烈。  11日上午十时二十分,汉中河南大学抗战办学纪念碑揭碑仪式在汉中马家坝村举行。汉中市委副书记权俭,市委副秘书长侯富乐,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永善、王镇,汉台区政府,市教育局、档案局、地方志办,滨江新区管委会,文庙小学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仪式。仪式由汉中市副市长屈占权主持。  卢克平、孙培新、王凌、权俭、屈占权共同为河南大学抗战办学纪念碑揭碑。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河南大学抗日办学纪念碑揭碑仪式,树起这座圣碑,重温这段苦难与辉煌的岁月,一是要缅怀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辈学人。二是要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与河南大学师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父老乡亲。三是要传承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许绍康动容地说。  抗战艰苦岁月里 患难见真情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大地硝烟弥漫、生灵涂炭。1937年12月,开封沦陷,河南大学被迫迁离,先后辗转至信阳鸡公山、南阳镇平、洛阳栾川潭头、嵩县、南阳荆紫关。1945年初,河大师生迁徙至陕西汉中、宝鸡等地继续办学。自此,河南大学与宝鸡、汉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在宝鸡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下,河大师生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努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教学成果。”许绍康表示。  在此期间,河大师生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作物育种和栽培等方面研究,协助开办教育人员培训班,创办实验小学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宝鸡播下了文明和科学的种子。  汉中乡亲们与河大师生共患难,想方设法提供房屋和生活物资,节衣缩食保障师生们使用,广大师生与乡亲们融成一片,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共饮一缸水,同吃一锅饭,结下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  改革开放新时代 校地续友情抗战烽火中的河南大学,以血肉之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守护着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根脉,精心锻造出了1400多名国家急需的抗战建国人才。在抗战路上的河大师生,宣传、发动和组织民众,宣扬抗日救亡的主张;播撒科学、民主的种子,促进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而今,为铭记历史,不忘国殇,激励后人,河南大学决定在石羊庙办学旧址———西城高中立碑并建设抗战办学纪念馆。宝鸡市迅速成立工作组,拿出实施方案,宝鸡市高新区及时将石羊庙政府旧址2331平米土地和620平米的房产划归西城高中,用于立碑和建设纪念馆。宝鸡市教育局编制河南大学抗战办学资料册。千河镇组织人力实施了拆迁改造,西城高中加班加点完成制碑、立碑等工作,正在筹建河南大学抗战办学纪念馆。  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天勋表示,河南大学抗战纪念碑的落成,传递的是河大精神,传承的是爱国情感,传送的是民族气节,必将成为宝鸡高新区砥砺奋进、续写辉煌的宝贵财富。  许绍康在致辞中讲道:“今天,我们站在了新时代的起点上,全校师生要继续大力弘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河大精神,精诚团结,克难攻坚,坚定地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一流大学目标奋勇前进,不断以新成就来告慰我们的先贤,来报答曾经养育过河大,保护过河大的汉中人民。”  揭碑仪式上,杨朝阳代表学校分别向西城中学和文庙小学捐赠图书2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