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张琦:新时代,踏上脱贫攻坚新征程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
  脱贫是基本,质量脱贫是核心,
  长效脱贫是关键。作为北京师范
  大学从事扶贫研究的机构,积极
  响应党和国家改革发展重大战
  略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是为北师大建设 “双一流”大
  学贡献力量的应有之义。
  ———张琦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记者:请您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您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问题的理解。
  张琦: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新时代,引领我们踏上新征程。从扶贫来说,扶贫改革有了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同时也踏上了新的征程。报告中除了提出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外,还提出了三个比较具体的新要求和新方略,这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方向和思路。
  其一是,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发展的渴望就是“志”、能力就是“智”。物质扶贫是基础,而精神扶贫更重要且更长远。
  其二是,坚持大扶贫格局,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大扶贫格局就是要建立国家、市场和社会融合的扶贫新格局。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指通过东部支持西部,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
  其三是,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要把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作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这里深度贫困地区和人口,从国家层面主要是指“三区”、“三州”和三类人群。“三区”指的是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三类人群指的是三个贫困群体,包括:因病致贫人群、因灾和市场行情变化以后返贫的人员及贫困老人和妇女儿童等脆弱群体。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已经成为中国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和面临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任务和新期待。历史已经将中国扶贫脱贫与世界扶贫脱贫相联结,新期待已经将精准扶贫理论和智慧结晶列入了世界扶贫的理论宝库。新期待预示着新责任和新担当,预示着精准扶贫理论和实践创新任重道远。因此,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和减轻相对贫困转变,从主要解决农村贫困向主要解决城乡贫困相融合方向转变,从主要解决国内贫困转变为开始在解决国内贫困的同时,逐步加大构建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和责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经资院近些年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项目。
  张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成立于2001年6月,围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型智库”目标定位,积极开展以经济学为特色和支撑的交叉学科研究。在以前市场经济研究和绿色经济发展研究基础上,目前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基于真实进步指数(GPI)的区域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二是扶贫与共享发展;三是新兴市场研究。迄今,依托研究院已建成15个国内外科研合作机构,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城市绿色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扶贫研究中心等。学院通过科研带动教学,进而又通过科研为国家重大的改革需求提供政策性建议。
  从2005至2010年,为争取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开展市场经济研究,每年撰写一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为国家决策和对外贸易谈判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从2010年开始,连续6年出版《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其中《2015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还出现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新年献词视频中办公桌上。与此同时,设在我院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还成功举办中国绿色发展论坛,编制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亚太城市绿色发展报告》等凸显北师大国际学术影响,为传播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经验做出了积极贡献。另外就是以《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研究》和扶贫脱贫机制研究为核心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5年以来的明显变化就是,研究院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一方面是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拓宽,研究包含了创新创业研究系列研究成果、真实进步指数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中国绿色减贫研究系列成果等多个包含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性专项专题研究。另一方面,在保持原有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基础上,更加注重提升成果的应用型研究如服务实践的能力研究,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绿色企业标准评价研究、科技创新应用研究等等,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记者:您是北师大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请您介绍一下研究院为服务国家扶贫脱贫攻坚战所做的努力。
  张琦:我们从2005年左右就开始作扶贫研究,并参与了国务院扶贫办多项委托项目。学校非常支持和重视,2011年批准成立中国扶贫研究中心。2017年研究批准更名为现在的中国扶贫研究院。
  近6年来,我们主要做了这几方面工作:一是承担国家扶贫脱贫重大政策需求项目如国家 “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批示为制定十三五脱贫规划和目标任务的重要参考;二是连续3年承担完成了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委托的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效果监测》任务;三是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连续出版《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2014》和《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2016》等,在绿色减贫研究方面积累不少成果积累,成为北师大绿色减贫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四是在扶贫脱贫研究基础上,首次构建了“中国共享发展指数”,出版了《中国共享发展指数报告2016》等报告,也属于开创性探索;五是积极开展贫困县考核、监测和第三方评估理论和政策研究,并直接参与了国家贫困县退出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六是开展国土资源促进扶贫脱贫研究,围绕土地制度改革、国土资源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承担了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多项课题;七是我们先后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路径和创新模式研究》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贫困治理效果评估机制研究》等。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主持的扶贫脱贫研究项目有50多项。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组织大学生暑期扶贫调研等其他各类关于扶贫研究与实践的相关工作。每年都要率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深入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实地进行调研,将科研与人才培养深度结合起来,努力为国家脱贫攻坚贡献自己智慧,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还倡导由我校中国扶贫研究院毕业,台湾知名人士徐静慧女士捐资400万设立的 “徐金生蔡玉霞伉俪励志成才奖学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北京师范大学扶贫研究和奖励北师大贫困学子10年,支持教育和公益扶贫事业践行北师大 “立德树人”优秀品质,体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
  记者:目前两会正在召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1次提及“脱贫”,8次提及“扶贫”,可见国家对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视和决心。为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北师大经资院可以为此做出哪些努力?
  张琦:扶贫脱贫是两会委员以及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三大重要任务:聚焦典型区域和重点人口,确保全面脱贫攻坚目标完成,这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和艰巨任务;注重内力激发和考核评估,确保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脱贫,这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本质要求;提升扶贫脱贫的可持续性,立足长远确保长效脱贫,这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长远战略要求。全面脱贫是基本,质量脱贫是核心,长效脱贫是关键。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扶贫研究的机构,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为北师大建设“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的应有之义。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曾获得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民日报社指导的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中国扶贫·社会责任奖”荣誉称号。前不久,2018年2月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年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排名》出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入选“全面小康与精准扶贫”研究议题十大最具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排名第七。这些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托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雄厚基础,发挥专业所长,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新智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贡献。第一要聚焦深度贫困问题,重点做好调研和政策对策研究。二是继续做好扶贫脱贫机制研究,尤其是以扶贫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和思想扶贫,精神扶贫为重点。三是继续做好扶贫脱贫效果评估。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做好中国绿色减贫及系列研究,努力成为北师大扶贫研究的标志性品牌。另一方面,做好扶贫脱贫政策评估和贫困县考核退出评估,完成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贫困治理效果评估机制研究”。四是要拓展绿色减贫产业扶贫基金和公益扶贫基金研究与应用,在公益扶贫的资本化市场化研究和应用方面期望有所贡献。五是以中国共享发展指数为核心,做好中国共享发展研究,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做好理论政策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北师大中国扶贫研究院为平台,集聚各方力量,努力打造成为服务国家改革和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知名智库。 (采写/王娟郭文杰汤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