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报》校报 - 河南大学  
  
第1181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三尺讲台勤耕耘,丹心热血育桃李

作者:学生记者 刘书毓 韩清 高阳阳





  乌黑亮丽的长发,脸上挂着亲切的微笑,一见面就给人如沐春风的舒适之感,浑身散发着活力,仿佛一抹阳光,热烈地散发着光芒。她就是国际教育学院的青年教师李雪娥。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如何学习”
  “当时是高三的一个晚自习,班主任让我们说一说自己的理想,将来想做什么工作。那时我就很崇拜我的班主任,很羡慕教师这个职业,所以要当老师这个想法在那时就已经扎根在心里了。”
  儿时的理想悄然生芽,如今的努力奋斗浇灌出了成功的鲜花。“现在主要在新区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的英语阅读这部分课程,但在老区这边也有一些行政工作要处理。”说起自己现在的工作,李雪娥的思绪不禁往前推移,细数与河大的缘分:她曾是我校外语学院1992级的本科生、教育科学学院2000级的研究生,现在又在国际教育学院任教。
  热爱于她不是随口的一个形容词,而是早已经内化在她上课的言谈举止间。“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和学生接触聊天,都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老师,言谈举止要有个老师的样子。”严于律己是她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课堂与学生最基本的尊重。
  松弛有度,角色转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怎样能够与学生以一种更好的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不同于课堂上的严肃,课下的李雪娥是同学们眼中的“大朋友”,面对同学们的大小问题,来者不拒。“李雪娥老师常常会在班级微信群中转发一些英语学习资源及给学生思维以启迪的文章,针对学习内容和同学们交流,群里的气氛常常很热烈。”国教院16级潘东亮提及自己的老师,拿出手机为我们展示老师创建的微信群。
  她有着自己的课堂艺术,对课堂的管理游刃有余。“我觉得教育和教学是分不开的。”怎样才是传道授业解惑?怎样才是教了书、育了人?李雪娥有着自己的理念,“我上课的时候喜欢通过一个点延伸开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去教会学生怎么做人。这算是思想教育吧,我会有机地渗透到我的教学中去。”
  “李老师虽然带我们英语,但她更多的是扮演大家长的角色,不仅教给我们学习方法,更多的是开导学生,让我们从内改变自己。”国教院16级张高翔谈起李老师,眉眼间掩不住的钦佩。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如何学习。”带着对工作的热爱,怀着对学生的责任,持有一股认真严谨的态度,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李雪娥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坚定。
  open老师的开放课堂脱离了高中永远写不完作业的“苦海”,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们的变化不止于身份的转变与提升,面对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面对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学习的方式也要随之转变。
  李雪娥笑称自己是比较“open”的人,不喜欢沉闷的课堂环境,因此她总是想尽办法活跃课堂气氛。当讲到兴奋点时,就忍不住给学生拓展更多课外的知识,或者讲个小笑话拉回同学们的思绪。
  “我们中国的学生太乖了!长期‘填鸭式教学’让他们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上课不敢提问,也不善于独立思考,这样就限制了他们的提升空间。”质疑精神是李雪娥一直提倡的一种可贵的治学态度:课堂不该是单向传输知识的所在,而是要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双方才能够共同取得提升。
  “我不是古板的老师,如果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疑问,我很乐意与他探讨。”和外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有些欠缺自信,应该更加注重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也是她一直强调的重点。“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特别强,她非常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她的鼓励下,大家渐渐敢于提问、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作为李雪娥的学生,潘东亮回忆着过去一学期课堂氛围的转变,也不禁为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本身的学习和对语言环境的运用。但是长期以来,英语学习几乎都是“哑巴式”的,没有资源与环境怎么学好英语?
  “先模仿再创新。”李雪娥老师坚持把语言的实用功能发挥到最大,只有每天置身于英语的氛围当中,才会真正提高自身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她还建议学生利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下载一些学习软件,听听外国广播,或者多看外国电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李雪娥采用固定课堂座位的方法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一来让学生觉得课堂氛围比较正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她为学生做诊断,针对不同的问题给出意见。
  在这个科技大行其道的时代,路上、课堂上随处可见“低头族”。“我们的学生对学习的定位出现了问题,把很多时间都花在浏览网络信息和电子产品的非理性使用上面,我希望学生能够分清主次,把功夫花在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上面。”李雪娥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要求学生上交手机,她认为只有学生真正从心里意识到放下手机的必要性才会学有所成,了解到课堂的乐趣之后才会认真学习,这也是李雪娥一直探索努力的方向。
  学不可以已“我觉得兴趣有天生的成分,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很喜欢学英语。”兴趣使然,乐在其中。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李雪娥从2011年起就开始利用手机学英语,手机里下载了各种学习软件,平常也经常看美剧、听新概念。
  学不可以已。“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在这方面,我需要不断学习。”在去澳大利亚之前,李雪娥刚申请了两个澳大利亚的研究项目,主题是关于“合作办学和如何运用移动设备学英语”。在科研与教学中,她认真考量,注重创新,“我认为科研是促进教学的一个手段,让自己的教学上升为一种理论成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正是因为李雪娥从未停止汲取知识,并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与教学当中 , 她 先 后 获 得 了 河 南 大 学2009-2011年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2012年度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5年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一等奖、2016年教学质量奖二等奖。她所主持的项目更是得到校级教改项目特等奖和社科联调研项目一等奖。一沓沓鲜红的证书是对李雪娥多年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17年李雪娥选择出国当访问学者充实自己,“在国外的很多经历是我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尤其是在与不同国家的老师交流的时候,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谈及澳大利亚访学之旅,对于英语的标准发音,李雪娥有了更多的思考。“就算在国外,每个地方也会有不同的口音,在说英语时,可以灵活地运用语气和语调,只要别人能够听懂你想表达的内容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自信,敢于表达。”对于未来的教学,她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教授给更多的学生,也希望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实际的参考与资源。“在课堂上李老师风趣幽默,结合自身的访学经历给同学们补充了许多窍门。”学生张高翔便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受益者。
  除却工作的繁忙,李雪娥对生活也同样怀有热爱与激情。热爱运动的她经常活跃在学校与院系组织的各大比赛现场,提起排球、乒乓球、跳绳、呼啦圈更是样样精通。因为出国没能组织院里的特色运动项目———“四季排球争霸赛”,刚一回国便被一位同样热爱运动的老师强烈要求组织比赛。提起这些生活趣事,李雪娥言谈间抑制不住的欢喜,灵动的双眼闪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积极。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李雪娥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用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教师不仅要教书,重要的还要育人。”采访中,李雪娥反复强调这一点。

河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129次访问,全刊已有477834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