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报》校报 - 河南大学  
  
第1187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勤耕厚积 春华秋实
———耿明斋团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纪实

作者:记者 吴继娟 学生记者 张倩宜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校耿明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一举中标,填补了我校乃至全省在该领域的空白。2017年,该项目的成果达到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有关“免于鉴定”的标准,获准免于鉴定结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从前期积累到立项获批再到6年艰辛探索完成研究,该项目课题组成员深稽博考、潜精研思,用赤诚丹心和辛勤汗水浇灌出了璀璨的科研新花。
  聚焦“农区工业化”
  初心系服务地方发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于缘何做起“承接产业转移”这一研究课题,耿明斋坦言其自有“渊源”,“作为地方高校,我们要为服务地方发展做出贡献,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它的现代化道路、工业化道路该如何走。”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耿明斋及其研究团队就开始把学术研究聚焦到了“传统农区工业化”这一领域。研究身边的事,研究河南的事,致力于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该团队研究的初心。同时,九十年代中期,整个中国也处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当中,因而“农区工业化”的研究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具有全局意义。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耿明斋及其团队紧紧围绕“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现代化转型”这个主轴,多维度、广视角推进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及产业演化、城市规模结构与层次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为2011年重大项目的立项获批积淀了丰厚的学术基础。1996年,耿明斋关于农区工业化的第一篇研究成果《平原农业区工业化道路研究》在《南开经济研究》第4期公开发表,对平原农区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和政府在平原农业区工业化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2004年,《中州学刊》第1期公开发表的《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若干问题研究》对启动和推动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发展进程及措施进行研究;2007年,《河南大学学报》第3期公开发表的《农区工业化的一般理论分析》,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系统论证了传统农区文明基础上能否产生以及如何产生现代化工业,这也成为该团队2009年度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重要理论支撑。
  从“农区工业化”到“承接产业转移”,研究道路越走越宽,研究方向日臻精深,研究成果愈发丰硕,扎实的研究基础使得“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不辍实践中求真知2011年10月,获批立项后,耿明斋作为首席专家,随即召集课题组全体成员,依据前期论证所形成的基础,经过充分讨论,确立了资本流动、产业聚集、产业选择、城市与城市群等七个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的子课题,此后便进入专题研究阶段。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了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研究期间,各专题小组骨干成员集体赴河南、安徽、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进行大规模实地调研。从广州花都区的狮岭镇、惠州的博罗县、中山的古镇镇,到上海、无锡、合肥,课题组足迹所至,近乎半个中国。“仅是古镇镇,我们前后就去了三次,做了非常深入的调查。”据耿明斋介绍,古镇镇号称“世界灯饰之都”,占据全球灯饰市场70%的份额,依托于灯饰产业的发展,一个只有7万户籍人口的小镇如今竟吸纳了50万常住人口,产业聚集和产业转移对这个地区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不言而喻。在那里他们发现,广州、深圳不断进行技术更新,通过产业转移支撑周边市县的发展,也正因如此,珠三角的每个小镇几乎都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
  随着调研的深入,他们提出了诸多与产业转移相关的前沿问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在“产业转移”内涵的界定上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除却以往的产业搬迁即产业的空间位移,他们将依赖传统产业剩余积累和外源性现代技术扩散而在本地成长出来的现代产业也视为产业转移。内涵得以拓展,这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措施的提出奠定了更佳的理论基础。
  集思而广益,博采而众长,研究过程中,学术交流是丰富研究内容、提升研究质量的必要手段。6年间,课题组先后主办了中国首届统筹城乡发展研讨会、中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比较研讨会、系列中原发展论坛会议等一系列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内、国际会议,集中交流了实践调研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吸纳了各方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理论成果。
  课题组还高度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将现代经济学计量工具、计量方法的使用与实地调查相结合进行研究。自2013年起,课题组便在人口流动与产业转移领域启动了“百县千村万户”的大规模调查和数据库建设项目,前后在河南108个县域经济单元中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近千个村、近万户居民,采集人口流动空间和就业行业等数据,形成数据库,采集频率高达每年一次。这一方面为课题研究收集了必要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长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精诚团队齐协作涓涓细流汇聚智慧之海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研究团队是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优良成果的最关键因素。据了解,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均主持过国家或省部级课题,每位成员的前期研究和研究专长均与所加入子课题相吻合,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对于6年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艰辛,课题组成员之一的我校经济学院刘涛老师颇有发言权。作为耿明斋的博士生,读博期间以及参加工作后的三年,刘涛始终扎根在课题研究的“第一线”。“调研的工作量极大,宏观数据没有办法说明一些细节问题,而微观数据的获取又极为困难,很多企业并不愿意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他们没有这样的义务。”尽管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容易,但仍然会去努力争取,刘涛回忆这一路走来的辛苦,直言做研究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所有的成员几乎都投入了自己最大的精力。就他自身而言,除了上课,几乎是一门心思扑在了课题的研究工作上。
  “实地调研是个‘体力活’,对广大青年教师而言,也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在刘涛看来,项目研究的过程也是耿明斋进行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对于大多博士生而言,加入这样的研究团队,才能真正对研究内容、手段和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017年初,20余万字的项目总报告基本定稿,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之一,我校经济学院许广月老师终于松了口气,在新县的经历无疑成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结项前,耿明斋带领课题组所有成员来到革命老区新县,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封闭式”的工作环境。在那里,他们各自汇报自己的课题内容,及时进行内部沟通。“汇报,修改,再汇报,再修改,如此循环往复,每个人都直言不讳,很畅快也很充实。”每天讨论,每天写作,每天都有进度,许广月感慨,这是他整个调研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因此,除了本校老师的充分参与,课题组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与发展经济学前沿专家合作研究的模式,以河南大学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引进的多名高层次海归人才和国内专家为基础,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中山大学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原主任周绍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教授等国内著名学者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以共同研究为纽带,课题组与日本大学村上直树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青年学者郭栋教授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壮大充实了研究队伍。
  科研硕果频结丰渥百年河大学术土壤截止2017年6月底,耿明斋领衔的研究团队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并依托该课题共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CSSCI以上类期刊35篇,在国内著名出版机构出版学术著作27种,共获省部级奖5项,每个子课题的研究内容都能形成独立的学术专著。
  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转移的定性研究成果较多,但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系统性、多角度研究的成果较少,此时“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则较好地弥补了这个缺口,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研究成果的获得,耿明斋直言其离不开百年河大丰厚学术土壤的渥泽,“我们整个研究团队都是在此汲取营养,感谢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这也算是我们交给学校的一张成绩单。”据了解,河南大学经济学科具有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1927年就设立了经济系,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关梦觉、罗章龙、王毅斋等曾在此任教。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老一辈经济学家周守正等的带领下,河南大学经济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已拥有齐全的学科体系,为项目开展提供了交叉研究、成果共享的学科平台。日益完善的科研组织机构也为项目的顺利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包括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中原发展研究院、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国民经济研究所等3个国家及省级研究机构,经济研究所、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产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等4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而其中由耿明斋担任院长的中原发展研究院更是河南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与河南大学共建的高级智库机构。
  项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不但增强了河南大学在应用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项目理论成果及相关政策建议更是为政府机构所采纳,凸显了其应用价值。谈及此处,刘涛的言辞中饱含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耿明斋教授作为河南省重要的经济学家,在中原经济的发展问题上,总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耿明斋提出的“郑汴一体化”战略及调整结构应对危机的对策建议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为河南省委、省政府所采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这次也不例外,根据掌握的数据和理论研究成果,耿明斋向不同层级政府提供了多份政策咨询报告,为各级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学术价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理论成果为实践所用,那才是它真正发挥价值的时候。”如今的河南大学已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耿明斋表示,希望他们的研究工作能够为推动学校经济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为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一项又一项研究,一个又一个成就,耿明斋及其团队植根百年河大丰厚的学术土壤,砥志研思、不畏艰难,在学校建设“双一流”的机遇下,必将会书写出更加优秀的科研新篇章。

河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765次访问,全刊已有477928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