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期:《河南大学报》

探寻跨越世纪的河大精神
我校举办抗战办学系列纪念活动


   期次:第1192期      查看:233   


潭头河南大学抗战办学遗址纪念碑揭幕仪式


  本报讯 记者 郭 文 9月14日至15日,校领导卢克平、宋纯鹏、雷霆、杨朝阳、沈洁霞,校党委原书记孙培新,我校中层干部及教师、校友代表,深入栾川、嵩县等地,举办抗战办学系列纪念活动。
  汲取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9月14日下午,我校领导干部及教师、校友代表一行来到位于栾川县潭头镇的国立河南大学潭头办学旧址纪念馆。该纪念馆展出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还原了河大师生当年在潭头工作、学习、生活场景,凝聚着河大师生和潭头人民的深厚情谊。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年12月,豫北、豫东相继沦陷,我校被迫离开开封,开始了八年的抗战办学历程,辗转迁徙至信阳鸡公山,南阳镇平,洛阳栾川、嵩县。自1939年5月起,在潭头办学长达5年。这五年间,既有辉煌,又有苦难:1942年,河南大学在潭头完成了由“省立”到“国立”的蝶变;1944年5月,日寇入侵潭头,河大师生遇难9人,失踪25人。
  参观纪念馆之后,校党委书记卢克平饱含深情地留言:“铭记历史,感恩人民,办好河大,服务国家!”卢克平深有感触地说,河大师生在潭头抗战办学的5年时间里,播撒火种,弦歌不辍,在腥风血雨中赓续了中原文化的血脉,所呈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和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去深度挖掘、积极传承与弘扬下去。
  9月15日上午,苍山含翠,细雨蒙蒙。上午8时,大家来到栾川县“潭头惨案纪念碑”前,伫立默哀,凭吊逝者。
  校党委副书记雷霆主持纪念活动;校档案馆副馆长、校史馆馆长王学春讲述了发生在潭头的历史故事;卢克平、宋纯鹏代表学校向纪念碑敬献花篮;与会人员向纪念碑三鞠躬……全体人员在纪念碑前齐唱校歌,感怀敌前办学的抗战壮举,汲取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
  当地群众闻听河大亲人到来的消息,自发围拢过来,话往事,谈情谊,久久不愿离去。
  校长宋纯鹏还特别委托随行人员到老乡家亲切慰问,转达了河大师生对于潭头人民的关爱与感谢。
  传承超越时空的校地情谊9月15日上午9时,潭头河南大学抗战办学遗址纪念碑揭幕仪式在潭头镇举行。卢克平,孙培新,洛阳市副市长陈淑欣,栾川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明朗共同为纪念碑揭幕。
  宋纯鹏在讲话中说,八年的抗战办学经历,生动映照了河大人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家国情怀,锻造形成了河大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凝结升华了校地之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情厚谊,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永远铭记和珍惜的宝贵财富。当前,我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再次回到潭头,竖立抗战办学纪念碑,就是为了缅怀所有为河大抗战办学作出贡献的先烈先辈,传承弘扬河大人的优良爱国传统和宝贵办学精神,立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奋勇争先,加快建设一流学科大学,更好地回馈中原人民。
  嵩县的纪念碑揭幕仪式同样隆重而热烈。
  15日上午10时,河南大学抗战办学遗址纪念碑揭幕仪式在嵩县著名的陆浑水库旁举行。卢克平,宋纯鹏,孙培新,陈淑欣,嵩县县委书记徐新,县委副书记、县长宗玉红共同为纪念碑揭幕。
  宗玉红在致辞中说,河南大学与嵩县历史渊源深厚。79年前,河南大学自南阳镇平搬至嵩县,5年间坚守于此,为嵩州大地播下了科学进步的种子。也是在这里,《河南大学校歌》创作完成,响彻伏牛山麓、伊水河畔。我们一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感念河南大学在嵩县办学这段历史,更加珍视河南大学结对帮扶嵩县重大机遇,努力开创嵩县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新局面。
  宋纯鹏在讲话中表示,在嵩县的办学经历,不但是河南大学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也是河南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河南乃至全国人民了解抗战历史的爱国主义教材。河大与各办学旧地虽山水相隔,但学校与各地的血脉情谊并未被山水阻隔。各办学旧地与学校情同手足,学校时刻关注着各地的建设发展,与各地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密切交流与合作。
  揭幕仪式结束后,我校领导干部及教师、校友代表一行先后参观了嵩县河大抗战办学遗留文物展,瞻仰了位于嵩县县城的财神庙河南大学办学遗址。
  在此之前,我校先后赴南阳镇平、荆紫关,信阳鸡公山举行了抗战办学系列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