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期:《河南大学报》

做有情怀、有思想、有担当、有学识的新时代学生干部


   期次:第1194期   作者:安 学   查看:2129   


  近期,从中山大学的“部级”学生干部,到四川理工学院的“祝福主席短信”,再到成都航空职业学院“不能随便@的杨主席”,一出出发生于高校象牙塔中的“荒诞喜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纪委更是刊文直称“高校里的这种歪风早该刹一刹了”。大学校园中的“仿真官场”“官僚习气”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直斥学生“跑官要官”,《光明日报》等媒体接棒跟进,一时舆论哗然。2016年,《南方周末》刊载《当学生干部也流行“视察工作”》一文,再次揭露了当下大学生“官场”的诸多怪现象。应该说,这早已是屡见不鲜。为何此次事件成为众矢之的,频频刺疼舆论神经?
  纵览各方言论,既有对当下“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学生官”的不满,也有对由此而折射出的大学官僚化、社会庸俗化现象的厌恶,但更深层次的则是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思索与自省,它与世纪之初的“钱学森之问”一脉相承,道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艰深命题。面对时代的拷问,新时代的青年不能掩耳盗铃伪不自知,而作为众矢之的的学生干部更应以此为鉴,自我反思,要成长,把自己打造成堪当时代大任,国家所需、人民所望,有情怀、有思想、有担当、有学识的合格人才,向时代交出属于自己的答卷。
  做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干部,要有大情怀。情怀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解读,而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底蕴的中华民族来说,情怀就是家国,情怀就是民众。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杜甫风雨飘摇,尚且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心系民生大众的情怀;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为的是从思想上唤醒民众,改变愚劣的国民性,这是再造国民的情怀;钱学森,放弃高薪厚禄,漂泊五年方才重归故土,这是建设新中国的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新时代的学生干部,当以前贤为榜样,无论身居何位都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匡扶天下的济世精神,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殷殷初心和崇高使命,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维系在一起。
  做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干部,重在有思想。思想是生命的“灵魂”,思想是信仰的“细胞”,思想是行动的“手足”,思想是人生的“统帅”。人类每一次大的变革,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引;人类每一次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思想的推动。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陈寅恪先生曾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大学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这也应是当代学生干部所追求的。要敢于坚持真理,恪守底线,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要敢于坚守本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媚俗,不从众。要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建立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只有具备了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才能始终葆有心中赤子情怀,坚持心中的理想追求。
  做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干部,更须有担当。担当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和能力。鲁迅先生曾寄语中国青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九十九年前,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辱,中国大学生奋起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三十七年前,北大学子喊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并成为引领那个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为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学识。学生干部,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更应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敢于迎接挑战、挑起大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在砥砺自我中,成长为学生身边的“明星”与“英雄”,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表率和引路人,“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做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干部,更要强学识。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寄语青年,“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
  新时代的学生干部,理应用新时代的标尺审视自己,在新征程的熔炉中锻造自己,努力练就更敏锐的眼光思维,更宽广的格局视野,更高强的能力素质,更自信的胸怀气度,更坚毅的意志品格。既要博学明辨,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又要创新进取,敢于“潮头出海卷秋风”,更要笃行致远,坚持“天下大事作于细”。切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工作上,在学习中沉下身、静下心,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方能薄发;在工作中多干事、多锻炼、办实事、求实效。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做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干部,尚须戒除不良习气。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习近平同志说,“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今天,世界和中国都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汇融合,民族思想与西方思潮冲突碰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历史的洪流犹如万里黄河,泥沙俱下,一些腐朽的、陈旧的落后文化与外来思想时有浮现。面对外界的诱惑与不良习气的侵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干部,理应牢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的名训,以“止于至善”的追求完善自我,以“一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反省自我,祛除官气、俗气与暮气,涵养静气、正气与朝气。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失去定力,才能在青春之路上彰显蓬勃的朝气与锐气,才能“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让青春的底色更加绚烂。
  百十年前,梁启超痛感于旧中国的腐朽与民众的暮气,奋笔疾书写就《少年中国说》一文,振臂高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倘今日中国之青年只孜孜于镀金铺路,沉溺于权力崇拜,为名利浮云所遮眼,惶惶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一心把自己打造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则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实可堪忧。“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学子向来被视为国之栋梁、民族精英,学生干部更是优秀青年学子的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地平线上,我中国青年自当奋发有为、扬鞭疾驰,正心立志以修己立身,博学强识以增己才,革故鼎新以开风气之先,以自我之青春铸就中华之青春,以自我之热血抒写中华之新章,以青春之锐气铸就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注入生气勃勃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