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报》校报 - 河南大学  
  
第1199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火山,淹没“死的时代”

作者:毛琳琳




  有这样一个人,他执笔为剑,洒墨成军,于昏暗的灯光下笔耕不辍,只为唤醒国家苍白而羸弱的灵魂。
  有这样一个人,他灵魂硬瘦,大笔如椽,洞见一切已故和现在的废墟和荒坟,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匕光寒影,剖析国民的灵魂。
  在艰难坎坷的醒世之路上,面对无数黑暗的追捕和绞杀,他固执昂首,以“我以我血溅轩辕”的勇士气概,召引了一群青年开垦希望,播种光明。
  他是那堆尘埃中的星星之火,叛逆地燃烧着,将火花撩向灰色的远方;他是那片死寂中的惊雷,振聋发聩,惊醒沉睡的国民;他是那潭死水中的鲜活,涤荡着希望的漪沦。
  他是作家,是医者,是战士,他就是鲁迅。
  他曾在《呐喊 自序》中谈及,几个人既然起来了,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他也可以沉沦,像大多数人一样,但他选择了抗争,化笔为剑,孤独地行走在荒凉的精神世界里。沉默是可怕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个从黄河流域繁衍起来的民族,竟未发出黄河般的怒吼,在黑暗下沉睡了五千年,但,有了鲁迅,有了先生的呐喊,醒来的人开始积极的寻求生的希望,打破黑暗赋予的枷锁。
  而今,鲁迅先生离世已八十二年,可他的言语犹在耳畔。
  我记得他在回忆孩童时代的《社戏》中那只隐藏在弥漫夜色下的乌篷船;我也记得他在《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呐喊与疾呼;还有在《两地书》中,他的轻语,他的柔情。
  他爱得深沉的土地,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他肩着黑暗的闸门,放到光明地方去的孩子……如今,他心中、他笔下的这一切已经有别于从前。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有太多人忘记了这个曾愤怒着将黑暗混沌的世界硬生生撕扯出一道光明缝隙的铮铮汉子。可是,我还是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怀念先生,怀念他直视黑暗与鲜血的冷峻,怀念他对待青年一代的亲切,怀念他的怒发冲冠之态,他的面容,他的一切……对中国人来说,鲁迅先生并非是在某场具体的战役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但是,在精神的荒原里,先生以一己之力与这个黯淡无光的世界对抗,他是一面旗帜,是中华之魂,更是一座火山,蕴藏在冰冷的雪地下,用灼热的熔岩,翻滚着,咆哮着,淹没死的时代。
  而今,他已去世80余年,可他仍活在后人的心中。(文学院2017级)

河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8554次访问,全刊已有477926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