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报》校报 - 河南大学  
  
第1202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感恩河大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作者:张国臣


  尊敬的卢克平书记,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朋友们:
  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我难忘培育我成长的河南大学,将自己从事文化研究四十年并获奖的部分专著成果带回母校,向老师们作以学习工作思想汇报。此刻,我的心情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激动万分……我感恩,感恩党的精心培养!
  1977年,党中央英明决策,恢复了高考制度。机遇决定命运,我在嵩山南麓的登封县参加了高考,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开封师范学院,即今日的河南大学。天道酬勤,我在学习中笔耕不辍,发表了许多作品。大学四年级时,中文系党总支推荐我到校报兼任编辑,给了我一个边学边编的工作学习机会,开阔了视野。大学毕业后,校党委又选我留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培养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拔我为校报编辑室主任,使我有了与全国高校校报加强学习交流的机会。1988年,在校党委领导的支持下,我向全国高校校报约稿,写约稿信就磨秃了两支钢笔,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主编出版了“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丛书,四卷八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教授作总序,称这套丛书“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校园文学的空白”。该丛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所作为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最高境界!
  我感恩,感恩老师们的精心培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学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和同学们就参观了校图书馆。看着那一排又一排的藏书,听着老师介绍的当时120万藏书数字,我曾高兴得跳了起来!中文系系主任任访秋教授给我们新生上第一堂课,介绍了学习的方法和体会。他说:一是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是“牛嚼”精读,要把中外名著认真分析记之,“不动笔墨不读书”;三是“鲸吞”泛读,要博学,扩大阅读量,对有的书重看前言、后记,知道即可。这让我们茅塞顿开,我照此做了,效果甚好!书是有生命的,爱书读书,与书产生真情和缘分,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980年3月,我在学校图书馆读李白、杜甫、白居易诗集,看到历史上名人贤达游中岳、歌嵩山的诗篇,深为家乡佛、儒、道包容发展的厚重文化而陶醉自豪。心想,祖国改革开放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应该让世界了解嵩山文化,应该让嵩山文化走向世界,应该编一部歌颂嵩山文化的书,应该把历代名人歌颂嵩山的诗词编辑注释,发扬光大。我的想法得到了中文系党总支杨瑾书记、苏文魁副书记的大力支持。然而,编注古诗词何其难啊!有的诗,初看似懂,但以文字注释翻译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瀑布不因山有陷坑而停止歌唱!做学问、进行文化研究是很难,但有名师指导就不难,我们河南大学有的是名师!在华仲彦、高文、宋景昌、于安澜、王宗堂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嵩山》专著,作为大学本科毕业礼物献给学校。地质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嵩山文化之书,为我后来创立中国少林文化学科,出版《中国少林文化学》,获得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优秀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傻帽”凭靠一股子傻劲把看似走不通的路走通了。不怕干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攻目标,一定见成效!
  我感恩,感恩就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大学刚入校时,我在作文《图书馆记》中写道:“走出图书馆,背依粗壮的常青树,闻着那浓郁的清香,我把拳头紧紧握起。图书馆,你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见证者,你是向‘四化’进军的宝塔山和加油站,今天,你哺育了我们,明天,我们定将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知识的鲜花,敬献在你的面前。”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文化是山,文化是源。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搞文化研究、作学问创新,也是如此。祖国日益富强是华夏儿女的幸福之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勤奋、创新、奉献是实现文化研究梦想的精神之力。作为河南大学的一名学子,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

河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738次访问,全刊已有4779678次访问